一、你好,明天
能看到這篇札記,就證明人類12月21日還沒滅亡。
北京日報今晨正襟危坐,在《「末日謠言」何以甚囂塵上》里批評「三人成虎,混淆視聽...一些商家、一些媒體有很大責任」;倒是上海的解放日報略解風情,在頭版刊發一幅新華社諷刺漫畫,《「世界末日」無稽之談,今天的太陽照樣升起》里是三段提要:「今天早上我們還是得打著哈欠擠地鐵,下午到點趕緊收工回家——不是末日逃難,而是因為周末近在眼前;今晚有多少節目打出末日旗號,多少商家在進行末日促銷?借著末日拉動一把內需,這一天過去,生活照舊,該乾嗎乾嗎;根據瑪雅傳統,這並不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而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世界在12月21日之後仍將繼續前進」。
黨報都「賣萌」一回,子報子刊就更加花樣百出。畢竟,不管信不信,這已經是消費「末日」的最後機會了。瀟湘晨報以冰川退化對比影像昭示「末日啟示錄」;深圳晚報用地球生機盎然的影像撐足封面,大笑一聲「末日,哈哈」;遼沈晚報頭版最上方同樣信心滿懷,「天亮了,世界依然如故,只是又多了個大笑話,『末日』多少事,盡付笑談中」;現代快報邀請讀者「今天,一起見證末日謠言破滅」;大河報更是想在前面,記者守在醫院發回今天零零時新生嬰兒的照片,由其代言「生生不息」;揚子晚報也請孩子笑臉相迎,用「今天照樣過,明天更美好」的標語,與華西都市報一同提醒大家今天還是冬至,老民俗是吃餃子喝雞湯...
京華時報乾脆用一個整版匯總「末日」新聞,除了通報北京拘留17名宣揚末日將至強拉路人入教的「全能神」人員外,還有《俄總統普京笑談末日在45億年後》、《墨西哥專家:「世界末日」無稽之談》、《瑪雅人:「末日」僅是派對主題》。
而這家媒體今日評論《你好明天》更是獲得新浪力薦。比起中國青年報《讓非理性謠言止於「世界末日」說》里的最後科普,京華時報特約評論員劉志權是舉重若輕:「我們打開窗戶,心照不宣地共同迎接這個公開的陰謀、一次性消費的愚人節。這是消費時代的典型景觀,是全世界輿論一起製造的狂歡——無關宗教末世觀,無關遙遠的瑪雅預言,只是一部商業化電影的衍生物...但狂歡中也有真嚴肅,起碼警察平添了工作量。因為相信世界末日,南京的女工程師賣了房子捐款,上海出現多起詐騙,還有邪教組織藉此興風作浪。無知和貪婪永遠存在,它們總在『秀下限』,總與歡樂幽默水火不容。也因此,媒體的闢謠並不全是故作姿態。這正體現了世界意料之中的多樣性。」。
央視網肯定不會承認自己是在「製造爭論吸引眼球」以增加點擊量。繼《人類第幾次「被末日」》、《太陽照常升起》和圖解「世界末日」謊言後,編輯們還在首頁推薦專題《寧可信有其的困境》:「對於相信謠言的人來說,謠言並不是謠言,而是『事實』;甚至在謠言被揭穿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他們仍然相信謠言不是謠言。相信謠言也與智商沒有必然的關聯,很多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相當成功的人士也難逃謠言的陷阱。」。
其實,在這個最後關口,倒是五大門戶倒沒有再怎麼渲染氣氛。只有鳳凰網首頁頭條放著《瑪雅人迎新紀元,長老吁中國民眾莫恐慌》的消息,並配發源自新京報的「北京氣象台否認氣溫將降至-21℃,稱寒潮與末日說無關」。
搜狐在新聞首頁也這麼搭配了,另有專題策劃《網友調侃計生委:都世界末日了,還在摸石頭過河》——沒錯,末日既然不會滅亡,那日子就還得過。
畢節官員已經撤換了「嚴禁人畜入內,違者責任自負」的垃圾箱標語,但時評家們想起一個多月前死去的流浪兒仍然意難平,所以要繼續抨擊「畢節悲劇怎能以雷人標語告結」、「『不當警示語』背後是不良政風」;還有得知百勝瞞報八批抗生素超標產品後的憤怒,所以要失望而斥「肯德基究竟賣了多少『問題雞』」、「肯德基再大,也不能放縱容忍」...
只有新浪微博「沒心沒肺」,在「末日走你」的置頂號召中,轉發來自@聯合國官方賬號的「嚴正聲明」:「真心木有發放過任何船票...隨時受不了!哼!」。
@胡錫進倒是也來響應了一把,昨天深夜調侃「別管真假,利用周末多和家人去館子吃一頓...如果我們活下來,就是一個新中國」——當然,他期待領導「最後留個好口碑」的正式版本還是表現在今天環球時報上,即《讓百姓掙錢過好日子才算改革成功》。
「李克強19日強調中國的經濟發展當是『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提高...如果無法讓人民群眾的收入增長,那麼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與今日多家門戶、都市報重點選題一致,這篇社評關註的是經濟改革,當然,胡總編也不會忘記批評政見對手:「過去一個時期,中國輿論中不時出現一些人對經濟進步的蔑視,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變著法兒貶低。他們主張只有動政治體制『才算改革』。他們仿佛是從月球上來到中國...新一代領導集體迄今對經濟體制改革的談論最集中也最突出,但仔細領會,這些改革里都包含了對政治改革的輻射和遞進。」。
二、依法治網
「末日論」恰好可以被用來說明互聯網謠言的危害性,中共宣傳官員們可不會浪費素材。
依法治網——3天以來,這場宣傳攻勢並沒有因為誅心抱怨而有所減緩,或許,反而更刺激了部署者的決心。於是,「末日」之晨,規格再升一檔。騰訊搜狐網易這樣的商業新聞網站,都已經需要使用紅色標題,將「網絡守法」、「保護隱私」這樣的字樣頂向首頁更高處。
各地都市報也要緊跟。揚子晚報最乾脆,通欄標題寫明「中央三大報紙持續關註網絡立法」,配發編者按:「繼前兩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相繼刊登有關網絡立法和權利保護方面的評論文章(本報時評版均有轉載)後,昨天,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和光明日報再次聚焦網絡立法和網絡安全話題。本報轉載如下。」。
如下是三則標題:「人民日報:網絡需自我凈化也需依法監管」;經濟日報:公眾網絡權益亟須法律保護「:「光明日報:互聯網管理亟須高等級立法」。
面對黨報前三名昨日數箭齊發的態勢,連南方都市報、東方早報、遼沈晚報、齊魯晚報、現代快報這樣的都市報都不能落後,身為地方黨委喉舌的解放日報、南方日報就更需要以頭版轉載作為示範。除了轉載中共中央機關報的《網絡需要依法運行》,北京日報還自刊一篇《網絡立法是對個人權利的保護》:「據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不日將審議加強網絡信息保護決定草案。在網絡違法犯罪十分猖獗,公眾個人信息常在網上被以白菜價倒買倒賣的今天,這種通過國家立法以維護個人權利的舉措顯然值得期待。」。
一語道破天機。不論是央視以個人隱私受侵害的平民故事或網絡謠言頻頻傷農入題,還是新華社請專家來強調「網絡信息保護立法勢在必行」,這場宣傳大潮就是為即將到來的互聯網監管法律在作鋪墊。
在所有中央級媒體中,「老大哥」人民日報發動最早、氣勢最大,今日頭版所刊已是第三篇相關短評,《依法才能更安全更方便》:「最近查處的幾個網絡犯罪的案件就說明,隨意發布不實信息,極有可能為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隙。許多國家網絡監管的慣例表明,依法管理不會束縛手腳,反而會活躍文明交流,推動商業交易,使人們在網上活動更加放心。」。
宣傳官員們又怎麼會不懂得「民意」二字的政治正確性。所以,新浪搜狐網易所展示的標題——「管一管網絡亂象系老百姓願望」,正是來自文中第一段:「造謠謾罵,欺詐誹謗,在互聯網傳播,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都可能造成危害,譬如『末日現象』等荒誕之說背後,多有網絡推手。『管一管網絡亂象』是許多老百姓的願望。」。
短評里講不完的,裡面還有半個版。先將矛頭對準「黑公關網上鬧得歡」,匯總其惡意炒作詆毀對手、收取錢財替人刪帖的情節,並由專家在副題中聲明「整治非法網絡公關有賴於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而正是這篇報道,不僅獲人民網力推,更成為新華網、央視網的共同首頁頭條。
組合拳里也不能少了「多國支持監管」。光明日報承擔這項工作,在今日頭版《專家呼籲立法維護健康有序網絡環境》之後,導讀內版之《美國:網絡立法起步最早、數量最多》。
在這張定位面向知識層的二號黨報上,還有另一篇由中國聯通高管強調「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不能只靠行業自律」的訪談稿。其實,敏感於字詞區別的人們早就註意到了,重慶晨報的編輯們也註意到了,所以特意把人民日報昨日評論的主旨提煉為「網絡需自我凈化,也需他律機制」。
有誰會喜歡他律?3天以來,微博論壇中已經涌現太多反彈,@於建嶸和@何兵嘲笑人民日報才是「法外之地」,@王克勤和@薛蠻子認定這是中共在警告網民「聽話才能更安全」。
自有京華時報來回應,這份北京日報子報今日自刊《法治是網絡發展的共識》,評論員吳喬直言:「不必迴避,一些反對網絡法治的人,一個看起來頗獲輿論和道義高分的旗號是言論自由。仿佛一法治,就是對言論自由的鉗制。顯然,這些人是把言論自由絕對化了。即便是在號稱言論最自由的美國,也絕不會給仇恨言論、淫穢出版物等以市場...反觀國內一些網絡淫穢色情活動的囂張,網絡不法治是不行了。」。
說起來,曹林通常也會被歸入主張言論自由的意見領袖之列。所以,當他要為中國青年報撰寫頭版相關評論時,特別需要註意措詞——「接受了互聯網的好處,就要面對它的弊端,無法要一個只有好處沒有弊端的網絡,沒有眾聲喧嘩,沒有嗆聲雜音,那就不是互聯網了。」。
只不過,這篇《網絡需要寬容而不能縱容》還是要像昨天一樣回到「依法治網」的主題:「我們不能以駝鳥的心態看待網絡的弊端,明明看到了弊端,看到了網絡上滋生的種種傷害卻毫無作為,不立法採取措施遏制弊端和解決問題,就是缺位和失職了...我們談論寬容的時候,不僅要把自己想象成普遍的上網言說者,也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可能受到侵權和傷害的網民。如能有此位置感,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就能更加客觀地看待寬容和縱容了。」。
環球時報反正沒那麼多自由派朋友,就更加可以毫不猶豫地宣佈「加強互聯網管理是得人心的」:「決不能以網上聲音或者西方的評價作為中國加強互聯網管理的輿論參照。網上的聲音永遠很激進,西方的評價則高度政治化...加強管理互聯網是得人心的,正常人的網絡活動不會因此受到任何影響,他們只會從中享受更多的安全。受到限制的只能是一些喜歡在網上搞出格行為,甚至把互聯網當犯法樂園的人。」。
為了幫助上級人民日報完成工作,這份報紙甚至還要強調國家對互聯網的「珍惜」:「當世界很多國家制定各種法律嚴管互聯網時,中國做了更多觀望和反復斟酌...在多個社會領域以管理嚴格著稱的中國,互聯網的立法和實際管理迄今都相對溫和,遠不屬於這個領域的『激進派』。中國各大網站雖設了很多『敏感詞』,但與中國網民極高的網絡表達熱情相比,它們發揮的作用實屬杯水車薪。」。
其實,再好的評論都比不上事實有力。晨間,門戶首頁展示有另一條來自廣州市紀委監察局預防腐敗局新聞發布會上的消息:「經過調查,所謂『房嬸』李芸卿並沒有違法違紀問題,其購房資金來源清楚、所擁房產屬合法致富。」。
根據中新社的引述,廣州市紀委常委梅清河正是以此事為證,強調「網絡反腐」是雙刃劍:「網絡的自發性、匿名性令網絡反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侵犯隱私權、缺乏約束性和法律責任意識等。例如,『房叔』蔡彬案,案件線索經網絡曝光後,相關涉案人員潛逃,增加了辦案難度;『房嬸』案存在舉報不實,成了別有用心人員利用網絡揭人隱私、『搞人搞事』。」。
於是,南方都市報今天也要發表社論《避免運動式老路,追求可持續反腐》,根據社科院《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報告2012》中「2011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處分縣處級以上乾部4843人」的數據,再吁制度反腐:「中紀委委員、監察部副部長於春生在解讀上述數據時提及一種誤區,即把『官員密集落馬』理解為『貪官越來越多』。近來一批腐敗官員相繼落馬,無疑影響了民眾對反腐形勢的判斷...多數民眾對於網絡反腐尚持觀望態度,盡管有著圍觀熱情的公眾在網絡反腐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如何讓這種力量可持續並防止不必要的誤傷,是當前網絡反腐面臨的最大問題。」。
這篇文章中最後一句是在期待對腐敗現象的「零容忍」。正巧,同屬南方日報旗下的21世紀經濟報道今天也就此立論,《有效監督的制度環境是「有限特赦」的先決條件》。
「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李永忠日前提出的有條件特赦腐敗的言論,引發了社會廣泛的討論,很多輿論表現出了明顯的不信任和懷疑。隨後,北京大學張維迎教授對李永忠的觀點予以認同性回應,並提出以十八大為分界切割線,有條件對之前腐敗既往不咎,而對十八大後的新罪從嚴懲罰」——在介紹學界觀點後,文章代言「社會普遍擔心」:「在權力監督和權力約束尚缺乏信任下,有條件特赦很容易滑落為腐敗—特赦—再腐敗—再特赦式重復博弈...透明和有效監督的制度建立是特赦的先決條件,沒有新的環境,單純地依靠特赦,將讓問題變得更復雜,讓老百姓的忍受變得更低。」。
《財經》雜志網站更是凶猛,首頁不僅推薦鄧聿文「用官員財產公示打開政改缺口」的思路,還有張維迎兩天前主題演講摘錄,即《腐敗問題不解決可能亡黨但不會亡國》:「當前中國反腐敗面臨兩難選擇,如果措施過於強硬,輕則政府官員可能會消極怠工,使政府處於癱瘓和半癱瘓狀態,重則導致政府官員造反」。
基層潰敗,一下猛藥恐怕是要癱瘓。內蒙古某縣副縣長公務接待「一天陪洗八次溫泉」的故事一經法制日報昨日刊出,即廣獲傳播,多有媒體今發評論,比如新京報就以此對比改進作風八項規定,解剖「腐敗樣本」:「對於媒體、網絡曝光的公務接待腐敗,有關部門當給予充分重視,曝光一例查處一例,通過強力問責,給地方官員敲響警鐘,使其不敢有僥幸之心。」。
三、王立軍故事會
在社科院所評2012中國反腐倡廉十大事件中,「薄熙來因嚴重違紀問題被開除黨籍」排名第四,這也正是昨日門戶重點展示之處。
只是,有關這位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具體罪狀,仍只是此前官方通報中的廖廖數行。於是,飢渴的人們只有從王立軍那裡間接探尋,因為,拜南都周刊所賜,這位副手的精彩故事如今已是人盡皆知。
今晨高居財新網點擊排行榜首的就是《王立軍東窗事發始末》。果然是惺惺相惜,其實這家網站在過去一周里已經轉載了南都周刊《起底王立軍》中的絕大多數內容,但不吝贊美的胡舒立團隊顯然意猶未盡,為了「以饗讀者」,昨天再選錄成「謀劃」、「毒藥」、「罅隙」、「調解」和「翻臉」這五個章回,並配發編者按,強調「對於王立軍事件的持續追問和反思,正是中共十八大以來反思強調的『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題中之意」。
打仗父子兵,上陣親兄弟。既然那麼多業界同行都大聲力挺,身為「南方系」主將,南方周末就更加責無旁貸,本期封面報道推出現任重慶市公安局高層的首次受訪,由其談王立軍、警界平反、治安反彈、崗位調整,以及作為大標題的那句「過去哪敢說重慶治安不好」。
於是,正好一周以後,五大門戶又找到了可以重點推薦的王立軍故事。由褚朝新——這位曾經的王立軍單線聯系記者——署名,南方周末所刊出的問題,就已經可以證明該報仍是中國最優秀的媒體之一:「我也接到這樣的反映:有些老百姓覺得過去王立軍治警很嚴厲,民警很熱情、負責,現在感覺到一些民警對老百姓的事情不像過去那麼熱情了...既然你們說現在社會治安跟過去相比沒有惡化,為什麼老百姓感受的跟你們說的不一樣?」。
答問者以不具名的「負責人」代稱,他先以數據否認重慶社會治安反彈,而後強調:「過去重慶治安是好,但是沒有宣傳的那麼好。過去的宣傳把它擴大化了。比如入室盜竊案件在全部案件中的比例,在王立軍當局長之前是最高的,王立軍當局長時仍然是最高的,現在何挺來當局長了依然是最高的,刑事案件也有其發案規律。但是,過去誰敢上網說重慶社會治安不好,就可能被收拾。現在,大家沒有這種擔憂了,可以放開評價。」。
作為王立軍時代標志的交巡警平臺正在消失,面對「很多重慶市民認為,交巡警平臺設立後改善了重慶的社會治安,為什麼要撤,是因為財政支撐不了嗎」的提問,負責人列舉三大理由:「目前設立的平臺機動性不強」、「交巡警平臺占用了大量的警力」以及「固定平臺太浪費」。
哈佛翻譯社 祝您心想事成!
哈佛翻譯社是「台北市翻譯商業同業公會」的優秀會員,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翻譯」、「口譯」、「翻譯公證」等業務。哈佛翻譯社所提供的語言翻譯,主要有英文、日文、韓文、德文、法文等,翻譯的領域則包括年報財報翻譯、法律合約翻譯、醫學醫藥翻譯、網路資安翻譯、網站建置翻譯、技術說明書翻譯、文學藝術翻譯、期刊文章翻譯、學術論文翻譯等各產業類別。
哈佛翻譯社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號
電話:02-2366-0138
網站:www.harvardtranslation.com.tw
E-mail:service@harvardtranslation.com.tw